贵州省特色食品产业促进会
搜索
http://www.chihool.com/
 

白云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稳步推进“三农”工作

发表时间:2016-02-23 00:00

今年是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实施“十五”规划的开启之年,白云区农业水利局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按照“四化同步、产城互动、率先小康的要求以加快农村发展为重点,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及辐射带动为抓手,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农业农村发展继续向好。

一、取得的成效

为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白云区农水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2号文件、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区工作重中之重。特别是今年初,白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列为全省10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和食用菌产业园同时被列入省级重点建设园区近年来,白云区坚定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蓬莱产城互动带打造为重点,抓农业基础条件改善,抓农村支柱产业培育,抓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促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好发展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景区”、“全省旅游观光农业产业化扶贫实训基地”、“全省食用菌实训基地”、“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全省十大样板示范农业园区”。2015年,园区实现总产值14.76亿元、销售收入13.69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50%以上,在全市考核中位于第1位。2015完成一产增加值5.52亿元,增幅6%,农民人居纯收入14060元,增幅9.6%,绝对值全省第二具体工作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㈠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以白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我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快速稳定增收。大力发展以白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项目为龙头的高效特色现代农业,发挥品牌示范带动效应,促进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动特色蔬菜、精品水果、花卉苗木、良种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以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园为基础,在种业生产、新品种研发、示范推广上走高端农业发展之路,引领全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将园区作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力支撑点,结合园区景观景点的完善、当地民族文化元素的挖掘、周边村寨环境的整治和贵阳蓬莱仙界的打造,着力推广展示现代农业展示区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和新模式,在公路两侧发展适宜于观赏、采摘的经果林、苗木休闲观光产业带,增加旅游景点,完善旅游设施,培育农家乐,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㈡抓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大思路、大手笔规划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农业与旅游、宣传、文化、体育“五位一体”结合,针对白云区农业区域现状,打造四个特色产业带(特色蔬菜、精品果蔬、苗木花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使全区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突破点,进一步加快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基本形成了粮食作物等传统农业逐年减少,生态、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逐年增加的生产格局。

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近年来,我区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提高产业化水平。一是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依托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贵州食用菌产业园,加快引进农业企业步伐,截止目前,园区共引进贵州佳运红豆杉植物开发有限公司、曹氏集团、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等14家企业入驻园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的培育,引导龙头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龙头企业数量和质量,壮大龙头企业规模。二是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力度。以“发展、提高、规范、维权”为主题,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全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在组织带动农户发展生产、促进增收等方面的功能逐步增强。

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积极筹措民间投入,广泛吸纳社会投入,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并不断加大区级财政投入,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形成,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稳步增加,每年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涵养并重,地表水与地下水综合开发的思路,实现了灌溉水源的有效开发和长效利用。全区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8座,山塘75处,蓄水工程85处,总库容719.14万方,有效库容580万方,有效灌溉面积4.32万亩。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田水利建设网络,使地表水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水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4个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的创建工作,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兴办实事工程,农业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区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市的要求和全区加快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

㈠农业产业规划较滞后

抓农业规划引领、产业布局力度不够,导致全区农业产业规划发挥作用不大,农业基本处于任意发展。

㈡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我区农业仍以生产分散、小规模、低水平为主,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不高,传统农业比重大,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受现有征地补偿政策的刺激,农户存在将土地留在手中等待征地拆迁增值的思想,致使土地流转连片开发困难,农业多数停留在超小规模经营水平,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㈢农业规模效益不好

由于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少、实力差,缺乏以农业示范种植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区域示范和带动能力较弱,农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低,农业基本上没有规模效益。由于流转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不能形成有效资产,导致抵押担保融资难,吸引投资能力弱,致使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投入不足。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种养大户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规模效益不明显。

㈣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现代化的物质装备水平比较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虽然近几年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的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尤其是与发展现代化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的差距大。

㈤农业科技水平还较低

受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影响,农业生产长期停滞在传统生产方式上,农民接受新技术难,农业新技术推广周期长,农民增收缓慢。农民不重视农业生产,多数成为季节性工人(兼业性突出),为节约时间和投入,以种植传统水稻、玉米为主,种植水平、经济效益低。同时,由于农业部门有编无人,农技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基本无高素质科研技术人才,农业科技支撑明显不足。

㈥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由于农民综合素质还不高,体能型劳动力还比较多。加之从事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现象突出,农业生产者多为老年人,大多数文化程度低,不适应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需求,接收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差,农民增收的难度还比较大。

三、促进农村发展措施

当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审视和正确把握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这一目标,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全力开创白云“三农”工作新局面。

㈠强化规划约束指导,合理布局农业产业

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以白云现代农业展示区、食用菌产业示范园两大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益展示、高辐射带动,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进一步巩固提升示范园区建设水平,增强现代农业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提升全区农业产业化水平。

㈡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农业设施工程技术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抓出亮点、形成特色,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全区现代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结合白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美丽乡村和家庭农场的建设发展,加大服务企业、扶持农业力度,围绕高效、生态、特色加快我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贵州省现代化农业展示区和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园为重点,打造四个特色产业带(特色蔬菜、精品果蔬、苗木花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建设四个中心(种苗繁育及新品钟引种示范中心、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中心、科普教育及农民实训中心、特色生态养殖中心)。重点实施殷家山至牛场集镇沿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建设,启动拓展区四大产业带建设。将白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蓬莱仙界旅游景区作为牛场示范小城镇的两大支柱产业,实现产业、城镇互动,形成“以农促游、以旅助农、产城互动、综合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㈢整合农业资金项目,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采取“整合资源、多元投资、共同开发”和“三合一”建设的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农业园区建设。一是整合省市区农业园区、示范小城镇、旅游景区、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水利设施、美丽乡村等资金,每年不少于6000万元投入园区建设。二是区级财政每年安排园区建设专项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三是组建投融资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通过政府投入、项目整合、上级支持、社会投入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设施农业的比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强化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企业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突出专业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全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抢抓白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机遇,着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引进两家以上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落户我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抓好区内现有的5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指导扶持工作,推进上下游产品延伸,促进产业化经营。按照政府指导、“民办、民营、民受益”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㈤搭建土地流转平台,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有效解决企业和农民双方的后顾之忧,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奠定基础。

㈥抓好农业科技服务,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大力鼓励支持农技干部和科技人员参与农业产业化项目,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农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大户农技推广作用,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加大农村实用种养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促进我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贵州省特色食品产业促进会